星期日, 1月 15

科學家培育世界第一個靈長類動物嵌合體後代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俄勒岡衛生科技大學(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科學家最近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發現了早期胚胎幹細胞如何發育,並參與靈長類動物形成的重要新信息。此項研究在OHSU的俄勒岡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進行,科學家首次成功培育出了嵌合猴(chimeric monkeys)--從兩個獨立的胚胎幹細胞發育而成的猴子。

科學家成功地培育了世界上第一個靈長類動物的嵌合體後代:三個獼猴寶寶,被命名為Roku、Hex和Chimero。
這項研究成果被發表在本週的《細胞》雜誌網絡版上,並將發表在該雜誌的印刷複印版上。
這項研究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存在於早期胚胎中的自然幹細胞和人工培育的胚胎幹細胞之間的差異。這項研究還確定了靈長類動物和囓齒動物之間的干細胞的功能和能力是不同的。
以下是科學家研究的靈長類動物早期幹細胞的更詳細的信息:第一個細胞類型是全能幹細胞--該細胞來自早期胚胎,具有分裂能力,並在胎盤和生物體的身體中產生分化的細胞。相比而言,多能幹細胞來源於後期胚胎,只能夠形成身體,而不能形成胎盤。
在小鼠實驗中,無論是全能幹細胞或來自兩個不同動物的多能幹細胞都可以組合變換成胚胎,然後成為一個嵌合體動物。然而,目前的研究還不清楚原因,嵌合體動物只能從獼猴(rhesus macaque)等高級動物的全能幹細胞發育而來。OHSU的科學家成功地培育了世界上第一個靈長類動物的嵌合體後代:三個獼猴寶寶,被命名為Roku、Hex和Chimero。
“這是一項重要的發展,不是因為我們能夠培育人類嵌合體,而是因為它指出了物種之間和不同類型的干細胞之間的主要區別,這將影響我們對乾細胞及其在再生醫學的未來發展潛力的認識。”OHSU的俄勒岡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生殖與發育科學部門的副研究員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解釋說。
“幹細胞療法為那些因脊髓損傷而癱瘓需要更換神經細胞的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希望,例如更換帕金森氏症患者腦內產生多巴胺的細胞,帕金森氏症患者失去了這些腦細胞導致引發疾病。隨著我們將乾細胞療法從實驗室移到診所,以及從小鼠到人類,我們需要了解這些細胞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以及不同物種的細胞功能的區別。”
OHSU的俄勒岡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資助此項研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