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月 4

南非發現巨椎龍的巢穴化石-1.9億年前原蜥腳類恐龍


巨椎龍曾經的生活場景
巨椎龍蛋化石中存在胚胎


來自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學院的古生物學家Robert Reisz、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David Evans及其同伴在南非發現了1.9億年前的原蜥腳龍—巨椎龍(Massospondylus)的巢穴化石。巢穴中存在許多已形成胚胎的恐龍蛋化石,旁邊還有許多微小的恐龍腳印遺跡,這表明恐龍幼仔至少要在巢穴內長到兩倍大小後才會離開巢穴。這一發現對於揭示早期恐龍複雜的繁殖行為進化過程有重要的意義。在這之前已發現最早的恐龍巢穴是1億年前。
在南非這一化石產地的不同層位都發現有巢穴,每個巢穴中都許多堆集在一起的圓形恐龍蛋,最多可達34枚。巢穴在沉積層中的分佈規律表明這類早期恐龍會經常性遷回此地繁殖,這被稱為“棲息地忠實性”(nesting fidelity),並且它們還喜歡成群結隊產卵(繁殖集落, colonial nesting)。這是這一繁殖行為首次在化石中發現。母恐龍可長達6米,而蛋的直徑卻僅為6至7厘米,母恐龍在產蛋之後,會非常小心地將蛋在巢穴中排列好。Reisz說他們在離公路僅25米遠的地方就發現了這麼多巢穴,這表明在岩體中還有更多的巢穴,相信隨著風化作用的進行,它們會一一暴露出來。
化石產於南非金門高地國家公園中的早侏羅世沉積岩層中,之前古生物學家曾在這裡發現了巨椎龍最早的胚胎化石,巨椎龍是侏羅紀和白堊紀巨型長頸蜥腳恐龍的近親。David Evans說,雖然迄今為止已發現眾多巨椎龍骨骼化石,但對於它的繁殖習性卻仍知之甚少,不過在南非的這項發現卻提供了它們早期繁殖策略的許多資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