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2

科學家發現 “長生不老” 蠕蟲大腦可無限複製



可進行無限複製而長生不老的蠕蟲

通常乾細胞發生分裂於傷口的癒合過程中、複製期間或者繁殖的進程中,並開始顯示出衰老的跡象。這就意味著我們身體中的干細胞不能再發生分裂,而逐漸喪失更新細胞的能力,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我們皮膚表現出衰老的特徵。蠕蟲和它們身體中的干細胞在某種程度上卻能避免衰老的進程發生,並保持細胞的分裂能力。
細胞老化被認為與端粒的長度有關聯,為了保持正常的生長和機體運作,我們身體中的細胞必須不斷分裂,替代衰老或者受損的細胞。在分裂過程中,遺傳物質還必須複製到下一代細胞中,這些遺傳信息集中在扭曲的DNA分子鏈上,稱為染色體。而在其末端具有保護性機制的序列被稱為端粒,當DNA每進行一次復制時,端粒的長度就會縮短,至少它被完全消耗殆盡。只要當端粒長度過短,細胞就失去了重新復制分裂的能力,而“長生不老”的動物就應該有能力保持端粒的長度,使之無限複製生長。
因此,阿布貝克爾推測蠕蟲應該非常積極地保持其成熟幹細胞內端粒的長度,這樣在理論上它們可以長生不老。托馬斯(Thomas Tan)博士也提出了一些令人興奮的發現,進行了一系列的具有挑戰性的實驗來解釋蠕蟲長生不老之謎。他與其他研究團隊合作,通過一些分子途徑使細胞在沒有遭受端粒長度縮短的情況下無限分裂。
這些研究工作使他獲得了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旨在探究染色體端粒在一種被稱為端粒酶的作用下保持活性。在大多數與有性生殖有關的生物酶中,只有在最初的發展階段才具有最活躍的特徵,所以隨著我們年齡增長,端粒的長度就開始變短。此研究項目同時也確定了蠕蟲的生物酶的基因編碼,並篩選出可導致端粒長度減少的基因,但進一步的結果發現當細胞進行複制時,無性蠕蟲可戲劇性地提升該基因的活性,允許幹細胞維持端粒的長度以分裂並替代缺失的組織。
托馬斯博士指出本項研究所涉及的跨學科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分別是愛德華·路易斯教授的酵母遺傳學實驗室與兒童腦腫瘤研究中心,它們為諾丁漢大學兩個具有專業端粒生物學的研究中心。科學家將進一步探索蠕蟲長生不老的秘訣,其結果應該會是一個非常令人滿意的答案。然而,使研究小組困惑的是有性生殖的蠕蟲並不會以同樣的方式保持端粒長度的穩定,當他們觀察到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之間存在不同之處時感到非常驚訝,因為這兩者似乎都有無限再生的能力,但機制卻不同。研究小組認為有性生殖蠕蟲的端粒將最終出現縮短,或者它們有另一種機制來保護端粒的長度,但並不涉及到端粒酶。
阿布貝克爾最後得出的結論為:無性生殖的蠕蟲在復製過程中展現了保持端粒長度的能力,我們的研究證明了生物具有長生不老的潛力,這樣的劇本在進化過程中是可能發生的。下一步的目標是了解更詳細的機制,並發現通過何種途徑可以長生不老。格拉斯·凱爾(Douglas Kell)教授認為這個研究是令人興奮的,有利於理解衰老進程中的問題,為其他生命體(包括人類)保持健康和增加壽命建立基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