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帝國學院的動物學家Samuel Fabian和他的同事們利用了先進的攝影技術,對蛾的行為進行了詳細觀察,這些昆蟲其實是被光線迷惑而非被光吸引。
研究指出,在進行夜間重要任務,例如授粉時,蛾會因強烈的人造光源而失去其上下方向感。昆蟲的飛行姿態,即相對於地球水平線的角度,對於保持空中的航向至關重要。
當昆蟲遇到競爭的光源時,如蒼蠅、蛾、甲蟲等,牠們會發現自己陷入了不斷的修正軌道的混亂螺旋中,人們錯覺以為撲向。研究團隊描述:「與吸引的想法相反,昆蟲並不是直接朝向光源飛行。相反,牠們將『背部』轉向光源,從而圍繞源頭進行飛行。」這種與其他定位信號如重力的碰撞,給不幸的動物帶來了眩暈。它可能欺騙黃蜂撞到物體上,並使蜻蜓向地面俯衝。
研究團隊記錄了477例不同類型的昆蟲在人造光源附近飛行的情況,發現牠們展現出重複的行為模式,使牠們陷入迷惘的螺旋飛行或撞擊軌道。然而,如果風將牠們吹離軌道,牠們通常能夠逃脫,研究者們還測試了不同的照明情境,發現頭頂光源可以讓昆蟲避免較低的光陷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